馬超

馬超,三國時期的蜀國“五虎上將”之一。

2006年06月09日 15:04:2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公元211年,馬超起兵10萬反對曹操,將曹操打得“割須棄袍”,狼狽逃跑。後來,馬超被曹操以離間計打敗後,輾轉投奔劉備,但他的整個家族都被誅殺。沒想到在近1800年後,記者在亞美尼亞工作期間卻遇到了當地一群自稱來自中國馬姓家族的後代。追根溯源,他們竟然是馬超的後裔。

    2005年年底,記者來到亞美尼亞首都埃裏溫。許多亞美尼亞朋友對我說,亞美尼亞有一個姓氏很特別,叫馬米科尼揚,他們的祖先是從中國來的,也姓馬。

 

    幾天後,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在一家餐館裏宴請蘇裏·馬米科尼揚。仔細端詳他的五官和頭發,我覺得他長得很像中國人。接過我遞上的名片,蘇裏高興地說:“我其實也姓馬,我的先祖來自中國。亞美尼亞的一本古籍明確記載,亞美尼亞的馬氏來自遙遠的中國。”不過,蘇裏並不知道他們的中國祖先究竟是誰,他請求記者幫他查一下。

    帶著蘇裏的委托,我開始查找有關馬米科尼揚家族的情況。據蘇裏介紹,記載其祖先來自中國的古籍是亞美尼亞古代著名歷史學家莫夫謝斯·霍列納齊著的《亞美尼亞史》。

    《亞美尼亞史》明確記載,馬米科尼揚家族的始祖名為馬抗(也譯馬姆貢),公元三世紀由中國遷徙而來。馬抗自稱其父為中國一位國王,名叫阿爾博克,他因罪而出走波斯。當時為了追殺馬抗,中國皇帝曾派特使來到波斯,並揚言如波斯不交出馬抗,就對其發動戰爭。當時波斯薩珊王朝的君主阿爾達希爾一世不想交出馬抗,也不想因此得罪中國,就讓馬抗投奔其屬國——亞美尼亞。亞美尼亞國王特爾達特二世收留了馬抗。後來,馬抗因戰功獲得亞美尼亞國王的歡心。于是,國王就按亞美尼亞姓氏的習慣,賜馬抗姓馬米科尼揚,亞美尼亞的馬氏家族從此開始。

    《亞美尼亞史》是亞美尼亞史籍的開山之作,莫夫謝斯在亞美尼亞也有“史學之父”的美譽,他大約生活在公元五世紀,距離馬抗來亞美尼亞僅200年左右。

    那麼,馬抗是誰的後裔呢?我國著名歷史學家蘇仲翔認為,馬抗來到亞美尼亞的時間相當于中國的三國時代。如果參照他的姓氏、全家被誅和被中國皇帝追緝等情況,那麼馬抗為馬超後代的可能性非常大。

    幾乎所有的亞美尼亞人都知道姓馬米科尼揚的人的祖先來自中國,這主要是因為馬氏家族後裔出了一位為亞美尼亞爭取民族解放和獨立的民族英雄。

    公元五世紀中期,波斯當局強迫亞美尼亞人改信波斯人信奉的瑪達教(拜火教的分支),引起了亞美尼亞民眾的強烈反對。公元450年,東亞美尼亞出現全民起義,起義軍的統帥就是馬抗的後代瓦爾丹·馬米科尼揚。公元451年,雙方決戰。在戰前的誓師大會上,瓦爾丹·馬米科尼揚說:“懵懂而死,與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為永生。”這句話後來成了亞美尼亞人家喻戶曉的名言。

    決戰十分慘烈,雙方死傷慘重,瓦爾丹·馬米科尼揚也流盡了最後一滴血。482年,東亞美尼亞在瓦爾丹·馬米科尼揚的侄兒——瓦安·馬米科尼揚的領導下,再次爆發起義,最終迫使波斯當局簽署和約,使亞美尼亞實際上恢復了自治地位。

    從此,瓦爾丹和瓦安·馬米科尼揚就成了爭取亞美尼亞民族解放和獨立的英雄。1991年,亞美尼亞設立了“瓦爾丹·馬米科尼揚”勳章,表彰為爭取國家獨立做出突出貢獻的人。首都埃裏溫市有一個瓦爾丹·馬米科尼揚雕像。

    當我查清亞美尼亞馬米科尼揚和中國馬氏的關係後對蘇裏說:“亞美尼亞馬氏的先祖馬抗是中國一位大將軍馬超的後代。套用現代的軍銜,馬超最起碼是個上將。”蘇裏激動地說:“原來,我們的中國先祖也是馳騁沙場的勇士。”

    蘇裏說:“埃裏溫成立了馬米科尼揚家族聯誼會,我現在是副會長。”過了一會兒,蘇裏問:“請告訴我,我在中國有多少親戚?”我告訴他:“在中國百家姓中,馬姓排名第19位,恐怕有好幾百萬吧。”(馬 良文 摘自《書刊報》)

from: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6-06/09/content_4670006.htm

 


生平

馬超屬於混血,出生於軍事世家,《三國志裴注引用《典略》注其祖為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其父馬騰東漢末年群雄之一,被任為征西將軍。馬騰命馬超跟隨曹操部下司隸校尉鍾繇討伐於平陽袁紹將領郭援高幹,他雖被箭所傷,但仍大破敵軍,其部下龐德更斬殺郭援曹操丞相時,曾想將馬超召進京,但馬超不接受。此時馬騰與自己的義兄弟鎮西將軍韓遂不和,向曹操求為衛尉,離開涼州進京為官,馬超的兄弟和家人都搬到曹操所在的,惟獨馬超留守涼州,被封為偏將軍、都亭侯,代領其父的部隊。

211年(36歲),曹操不聽諫議,堅持派遣鍾繇夏侯淵率領軍隊,試圖經過馬超等涼州軍閥的領地進攻漢中張魯。馬超等人都懷疑這是針對自己用兵,於是馬超對韓遂說:「之前司隸校尉鍾繇曾命我謀害將軍,關東之人已經不可以相信了。現在我放棄我的父親,如父親一樣對待將軍,將軍也應該放棄你的兒子,如兒子一樣對待我。」之後,閻行進諫韓遂,不希望他與馬超聯合,韓遂回答:「現在諸將不謀而合,似乎有天意啊。」後來韓遂和曹操交馬談話時,閻行跟在韓遂身後,曹操望著他對韓遂說:「要顧念這個孝子。」總之,韓遂決意與馬超等多位軍閥起兵反曹,率領十萬人馬(包括漢兵、羌兵、胡兵)進逼至潼關曹操使用離間計,令馬、韓內訌,加上曹操戰術成功,馬超大敗(詳見潼關之戰)。曹操想乘勝追擊,不過因田銀蘇伯河間作反,所以退兵。但其父馬騰及家人卻因馬超起兵,為曹操所殺。

213年(38歲),馬超再度起兵反曹,圍困冀城八個月,迫使涼州刺史韋康投降,佔據冀城,自稱征西將軍,自領并州,督涼州軍事,並在冀城外二百里擊敗了曹操派來的夏侯淵的救援軍隊。可是他挾持名士賈洪、殺死投降的韋康、潛出城外求救的閻溫等行為令他失去人心,不久便被楊阜姜敘梁寬趙衢趙昂等十幾人聯合設計,誘馬超出城後發動叛亂,將其擊退。馬超惟有帶著從弟馬岱、部將龐德投奔漢中張魯。馬超求張魯發兵給他進攻涼州,但每次也無功而還。張魯並不信任馬超,派手下楊柏監視馬超,馬超便從武都逃入中。

214年(39歲),馬超與張魯相處不合,加上知道劉備正將劉璋圍於成都,於是殺死楊柏並密書於劉備投降,劉備大喜; 馬超投降劉備的消息令成都內人人震驚,很快開城投降。劉備成功佔領益州後,封馬超為平西將軍,駐於臨沮,封為前都亭侯。後又參加北伐漢中,但不成功,與張飛先撤退(詳見漢中之戰)。

219年(44歲),劉備漢中王,封馬超為左將軍假節。當時,治中從事彭羕不滿劉備對其表示疏遠,置其為外郡官員,因而主動接觸馬超。馬超先問彭羕:「你有非凡才幹,主公(指劉備)亦曾十分重視閣下,說你能與孔明(諸葛亮)、孝直(法正)等人並駕齊驅,如今卻封你外郡之職,似乎很令人失望呢?」彭羕一時忿怒,衝口而出:「老傢伙這麼荒悖,我還可以說甚麼!」更挑撥馬超:「你領兵在外,我輔助你於內,天下不難平定。」其時馬超剛投奔劉備,結束流浪生活不久,本身曾為一方軍閥的他,經常自懷危懼之心,怕有人疑其心懷異志,所以他聽到彭羕的話後嚇了一跳,默然不答。彭羕走後,馬超便將彭羕的言辭上呈劉備,不久彭羕下獄待罪,並遭到誅殺。

221年(46歲),劉備稱帝,馬超遷任驃騎將軍,領涼州,進封斄鄉侯。

222年,(47歲)劉備率八萬眾伐吳,命馬超馬岱帶兩萬人共守漢中城池。

226年,(50歲)馬超病逝,終年五十歲,據說他生前最擔心的就是和他一起起兵的馬岱。 去世後,他被威侯,故後世亦稱其為「馬威侯」。

[編輯]墓園

中國現有兩個馬超墓,一個在四川成都市新都區,另一個在陝西勉縣。位於新都的馬超墓,歷代均受到重視,據說明代四川按察使楊贍成都知府王九德、新都知縣邵年齊等官員,均曾於馬超墓前立碑,又於道旁立華表清代雍正道光年間,當地知縣亦保持修繕墓地的習慣。四川提督馬維祺就曾親自拜謁馬超墓,寫下「英風常振」匾額,更撰《馬公墓誌》命人刻石放存墓旁,以示敬慕之情。

文化大革命期間,新都馬超墓遭到嚴重破壞,墓石全被取空,僅存土丘碑刻等頹垣敗瓦。詩人尤俊就曾寫下一副長聯,當中兩句提到「官莫尋謝知縣,將莫遇馬威侯」,說的就是馬超。解放後,當地居民更在當地營辦馬超村小學1985年,新都縣人民政府將馬超墓列為縣內重要文物遺址,並且立碑加以保護。

[編輯]特徵

馬超勇猛善戰,曾大敗曹操,被曹操部下楊阜說其有如韓信英布一般勇猛。甚得人、人之心。

可是,馬超的一生,家庭緣極薄。馬氏一族先在慘遭滅門夷族;馬超敗走涼州,曹操又「詔收滅超家屬」;據《典略》記載,後來張魯收馬超,想以女兒許其為妻,但由於馬超有害父命、滅宗親的劣跡,結果有人進言道:「有人若此不愛其親,焉能愛人?」張魯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馬超入蜀之時,他的妻子董氏及兒子馬秋留依張魯。後來張魯兵敗,馬超家人落入曹操手中,曹操把董氏賜給閻圃,把馬秋交給張魯,張魯更親手殺掉了馬秋。馬超常對家族彌夷唏噓痛心,在馬超未反之時,他的婦弟馬種留在三輔,後來馬超戰敗,馬種先入漢中,所以幸得保存性命。在馬超依附張魯的第二年元旦,馬種到馬超家中拜賀,馬超卻捶胸哀道:「闔門百口,一旦同命,今二人相賀邪?」悲傷乃至於吐血。在馬超臨死前向劉備上書中也道:「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托陛下,余無復言。」

[編輯]家庭

[編輯]

  • 馬騰東漢末年群雄之一,被召進京為衛尉。後因馬超起兵反曹被殺。

[編輯]兄弟

  • 馬休,馬超之弟。被召進京為車都尉。後因馬超起兵反曹被殺。
  • 馬鐵,馬超之弟。被召進京為騎都尉。後因馬超起兵反曹被殺。
  • 馬岱,馬超從弟。一直跟隨馬超,並成為蜀漢將領。

[編輯]

[編輯]子女

[編輯]評價

  • 三國志評曰:「超阻戎負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窮致泰,不猶愈乎!」
  • 楊阜:「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軍還,不嚴為其備,隴上諸郡非國家之有也。」
  • 楊阜:「馬超背父叛君,虐殺州將,豈獨阜之憂責,一州士大夫皆蒙其恥。」
  • 曹操:「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
  • 荀彧:「關中將帥以十數,莫能相一,唯韓遂、馬超最彊。」
  • 張魯部下:「有人若此不愛其親,焉能愛人?」
  • 諸葛亮書與關羽:「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
  • 劉備下策:「朕以不德,獲繼至尊,奉承宗廟。曹操父子,世載其罪,朕用慘怛,疢如疾首。海內怨憤,歸正反本,暨於氐、羌率服,獯鬻慕義。以君信著北土,威武並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颺虓虎,兼董萬里,求民之瘼。其明宣朝化,懷保遠邇,肅慎賞罰,以篤漢祜,以對於天下。」
  •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贊馬孟起:「驃騎奮起,連橫合從,首事三秦,保據河、潼。宗計於朝,或異或同,敵以乘釁,家破軍亡。乖道反德,託鳳攀龍。」
  • 孫盛:「是以周、鄭交惡,漢高請羹,隗囂捐子,馬超背父,其為酷忍如此之極也。」(《三國志‧高柔傳》裴注)
  • 楊侃:「昔魏武與韓遂、馬超據潼關相拒,遂、超之才,非魏武敵也,然而勝負久不決者,扼其險要故也。」

[編輯]《三國演義》中的馬超

  • 三國演義》中的馬超登場於第十回,當時他輔助父親馬騰於涼州起兵,打算攻打長安,殺李傕郭汜以勤王。馬超其時十七歲,勇猛莫當,連斬李蒙王方二將,可惜該次起兵因為內應密泄而無功而還。
  • 後來曹操將馬騰誘入京師加以殺害,作為長子的馬超便領兵攻曹,展開了著名的潼關之役。其間馬超大戰曹將許褚渭城七戰更殺得曹操割鬚棄袍。此戰西涼軍本來初佔上風,後來卻中了賈詡的離間計,內部崩潰,將士離心,馬超只能帶領族弟馬岱、部將龐德投靠羌族。
  • 不久,馬超再次起兵,然而很快便被夏侯淵楊阜等人擊退。馬超帶領餘眾投奔張魯。
  • 其時,劉備正攻打益州的劉璋,馬超奉命赴援,並與劉備軍大將張飛進行大戰。
  • 劉備甚欲收攬馬超,於是在諸葛亮的設計下,賄賂張魯部下楊松,迫得馬超進退不得。最後派遣辯士李恢,說服馬超歸降。
  • 劉備進受漢中王後,封五虎大將,馬超是第四名五虎大將。
  • 劉備死後,魏國在司馬懿的調度下分五路大軍伐蜀。諸葛亮知道羌人以馬超為「神威天將軍」,所以命馬超率軍對付羌兵,果然令羌兵不戰而退。
  • 諸葛亮征討南蠻回國時,馬超已因病去世。

 

from: http://zh.wikipedia.org/zh-tw/馬超

 

馬超2 

圖from: http://big5.ce.cn/gate/big5/cathay.ce.cn/person/200910/22/t20091022_20250462.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isure_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